开云电子(中国)官方网站2022年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开云电子(中国)官方网站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22年)
根据教育部建立中职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制度的部署和《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2年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和报送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现将本校教育质量报告如下。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开云电子(中国)官方网站是1984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以工科为主的、公办属性的一所普通中专,是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浙江省首批中职名校和浙江省首批中职“双高”建设单位。学校以中专学历教育为主体,形成了中职与高职、本科贯通培养,成人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行的办学格局。总占地面积15.6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2.7万余平方米,生均校园面积为45.18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约4.076亿元,2021年新增固定资产投入960万元。
1.2 学生情况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467人,其中高一1084人、高二1131人、高三1252人,男生2083人,女生1384人,住校生1828人。2021年招生计划为1150人,招生报名1136人,实际报到1084人,其中五年制619人,比2020年增加138人,中本一体化培养的分析检验技术专业学生40人。学生年入学巩固率达95.79%。
1.3教师队伍情况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44人,其中专业课教师127人(含实习指导教师16人),占专任教师数的52%。“双师型”教师115人,占专业课及实习指导教师数的90%,其中技师(二级)以上72人占专业课教师数的62.6%。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242人,占99.18%;硕士及以上学历(含学位)49人,占20.08%。高级职称76人,中级职称108人,分别占比31.15%和44.26%。与2020年比较,专任教师减少3人,高级职称增加3人,中级职称增加12人。
1.4设施设备情况
对接四大专业群,现有校内人才培养综合实训基地4大类包括各类实验实训室74个,其中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11个。实训场地20100平方米,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23383.99元。2021年生均设备值新增1169.04元。市级及以上校外实习实训示范基地共2人,新增1个(浙江舜虞达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市级师生创新创业基地9个,新增3个(立文化“非遗+”文创基地、蚂蚁制木创新实验室、中小学职业体验基地)。
2.学生发展情况
2.1学生素质
学校以“五好学生”培育为目标,构建“一体两翼”素养课程体系,推行九大品牌教育实践项目,深化《绍兴中专学生素养学分实施办法》,形成“四维三级两类”评价模式。2021年,学校继续评选“校园六十佳”学生和第三届100位“五好学生”,不断彰显优秀学子的榜样引领作用。
学校以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学校开放日、职业教育展示周等为契机,提供学生多种职业体验的机会。2021年,创新创业省级获奖5项15人次,市级获奖18项50余人次。其中在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学生素养比赛中,网络虚拟创业比赛获省级二等奖1项3人,创业计划书《“存吧”储物》、《梦.健》、《金桔健康》、《康源医疗数据管理有限公司创业计划书》获省级二等奖2项6人,三等奖2项5人,创新制作比赛《“魔术手”铝箔料带智能续接装置》获省级二等奖1项3人。
学校成立学生会组织,下设17个部,共有校级学生会干部32名和系级学生会干部16名,共有33个团支部,团员人数226,占比全校学生数7%,团干部38名。
技能竞赛成绩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工程测量项目问鼎国赛项目第一名,其他竞赛项目省级一等奖6人次,二等奖15人次,三等奖8人次,市级一等奖78人次,二等奖36人次,三等奖34人次。进一步推进书证融通,将教学内容与职业考证内容、职业岗位要求相融合,今年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比例70.8%,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为77.93%,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率91%。2020年35人获得BIM1+X证书和446人考取人社组织的电工、车工、架子工等证书。2021年295人获得1+X业财一体化证书和1+X识图证书,306人考取人社组织的电工中级证书。
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制定了一系列体质提升工作计划和方案,积极促进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高质量开展,营造“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良好氛围,通过“趣味活动+专项体测”相结合的模式丰富体育课、课外活动和大课间内容,切实提升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素质。大一新生体质测试从全省中职学校第192名提升到第99名,市体测合格率95%(平均分为40.42分)。
2.2校园活动
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结合职教改革方案广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学校以侧重专业性、兼顾活动性为抓手,遵循社团建设符合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德育要求的原则,对学校现有的37个“快乐大本营”社团,按照专业技能类、思政素养类、文体艺术类、创业创新类四大类别进行统筹整合。其中,“‘职’面未来”社团群共有蚂蚁制木工场、禹风酒道等10个专业技能社团,“‘思’源‘政’道”社团群共有思政素养类社团8个,“艺行天下”社团群共有艺星一驿等文体艺术类社团26个,“创青春”社团群共有创新创业类社团3个,今年在校生参加社团总人数约1671人,各学生社团组织的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培养了学生的一技之长、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结合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深化“飘扬的中专红”第二思政课堂内涵。一是开展“行走的党史课堂”,在红色教育基地学党史。一年来,共组织学生青年176批次、近2000人次走进越城、上虞、新昌、诸暨等红色教育基地参加党史学习研学活动。二是寻找时代英雄,从英雄模范身上学党史。青年师生代表看望抗美援朝老战士,零距离感受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开展“百年党史,百部爱国电影展播”,以期从历史和当下的英雄人物中汲取青年前行的力量;邀请了全国技术能手,上虞职教中心任城龙老师做客青马微学堂,用职教生的成长故事激励职教生的追梦行动。三是设计系列活动,于校园活动中学党史。校园活动始终是学校团工作的主阵地,一年来,学校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设计了“百米长卷话百年党史”、“歌声中的党史故事”、“红色家书”等活动26场。构建党史学习的网络空间,在绍兴中专团委微信公众号上开辟“党史小故事”专栏,绍兴中专抖音号上开辟短视频《“绍小立”说党史》专栏。扩大党史学习的覆盖面,借助班团课、黑板报等形式将党史教育深入学生内心。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培育青年学生公民意识,落实实践育人,以“时间银行”为抓手,加强学生素养学分评定,谋划后志愿服务示范校时代的中专志愿服务。
2.3资助情况
学生按上级规定成立国家奖助学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家助学金认定审核管理工作小组,统筹规划、专项管理。制定《开云电子(中国)官方网站国家助学金申请审核管理制度》和《国家助学金认定审核管理工作小组工作章程》,完善国家助学金申请流程,在便利困难学生的同时也加强了资助工作的监督审核制度,有效减少了资助工作中的廉政风险。2021年根据最新的上级要求重新修订了学校资助制度及流程,建立了完善的佐证材料、教师家访、会议认定的流程,进一步确立了教师家访反馈制度。2021年度上半年发放国家助学金6.1万元,下半年发放国家助学金5.2万元,共资助113人次;获柯桥区慈善总会瑞丰银行助学金0.6万元,资助4人次;获炉峰慈联奖助学金1.8万元,奖助9人次。2021年度伊始学校建立了教育基金会,使捐赠类资助工作有了更规范的平台,通过基金会平台,85文书班助学专项资金以择优择困原则资助10人次,共计1万元;民建专项助学金资助8人次,共计0.8万元。
除了上述资助项目,学校爱心基金在学生遭遇变故时也总能及时施以援手,2021年度爱心基金支出共计32150元,用于帮助突发困难学生和云南建档立卡学生的补助。
2021年,18级毕业生中困难学生数量共43人,除1人因病休学外,6人通过工学交替早早确定了就业单位,凭借优良的表现获得了较好的薪酬,帮助缓解了家庭困难,21人通过中高职衔接教育进入大学,还有15位同学参加单独考试升入大学。
学生的成功是资助育人最丰厚的成果,“培根行动”这一省市级资助品牌的辐射作用更为明显。学校针对困难学生的素质拓展活动也相继开展,帮助困难学生提升个人素养,助力未来成长。
2.4 就业与升学质量
2021年,我校共有2018级毕业学生843名。升入高校学生806人,升学比率为95.61%,其中直接升入绍兴文理学院本科38人,直接升入五年制对口合作高职329人,通过单独招生考试升学437人(其中本科录取29人),通过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升入高职2人。
2021届直接就业人数为124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4.70%。学生专业对口就业人数为119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95.96%,较2020届的专业对口率88.21%有所提高。初次就业起薪为3210元。
2.5 职业发展
立足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制定《“四岗四导四学”工学交替教学实践实施方案》,“四岗”指识岗、习岗、跟岗、顶岗四个长短结合多期次的工学交替教学实践阶段;“四导”指工学交替阶段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专业成长发展为先导,课程教学改革为主导,评价方式创新为引导,企业文化渗透为潜导;“四学”指工学交替阶段学生的学习方式,包括职业岗位现场学、信息平台网络学、素养提升自主学、资源开发建中学;从而有效解决企业生产、学校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关系,让学生在学校与企业、课程与岗位、学生与员工的交替与实践中,培养工匠精神,夯实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企业技术问题,完全适应职业岗位,实现从“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转变。
2021年,全校各专业通过企业师傅来校开设讲座传经送宝,组织学生去对口企业日、月、学期长短期结合深入实践等形式帮助学生体验不同的职业角色。据统计,共有建筑工程施工、机电技术应用、药剂等7个专业参与“四岗四导四学”工学交替,学生参与工学交替教学实习实训1225人次,124名学生参与半年期“顶岗”实践教学。学生在指导老师和企业师傅带领下,深入绍兴三花新能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浙江舜虞达检验有限公司、北京城建勘测设计院绍兴分公司等企业学习实践,在识岗、习岗过程中慢慢了解企业文化、工作职责和流程,在跟岗、顶岗过程中渐渐掌握工作要领和操作技术,职业技能显著提升。
为有效解决实习生管理,提升学生岗位素养和技能水平,学校继续推行自2018年以来的教师组成团队开展实习管理的机制,为360余名分布在20余家紧密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工学交替学生保驾护航,学校已陆续收到来自企业的表扬信,纷纷称赞我校实习生责任心强、职业素养高,踏实肯干、技术过硬。学生实习期间思想稳定,努力工作,学生罪错率为零。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情况
3.1.1 专业设置
为了更好地服务“融杭联甬接沪”战略、浙江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绍兴“万亩千亿”产业发展蓝图,实施集群发展,分类分层组建以各相关产业链、岗位群的对接为核心,架构适配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各专业集群发展体系。目前开办四大类共19个专业,以建筑工程施工、机电技术应用两个省级高水平专业为龙头,构建形成“全国示范+浙江骨干+绍兴特色”三个层级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建筑工程专业群对接数字建筑、绿色建筑新业态下的职业岗位链,构建以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为引领,链接工程造价、建筑表现和工程测量技术等专业组建建筑专业群,重点服务于绍兴市现代住建产业集群和“建筑强市”品牌建设,2021年新增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
轨道机电专业群以机电技术应用为引领,融合城市轨道交通、电气运行与控制、物联网应用技术、增材制造等专业组建轨道机电专业群,以“三对接、三服务”为路径,提升专业群产业对接能力,2021年新增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专业。
生物化工专业群以食品、药品的检验检测为核心,围绕安全构建生命健康产业群,对接食品加工(绍兴黄酒)、现代纺织、绿色化工、现代医药等四大产业,以分析与检验技术为引领,协同环境监测技术、药品食品检验、食品加工工艺、药剂、数字化染整工艺等专业共同发展。
财会经贸专业群对接绍兴“文商旅”融合发展的产业新体系,服务绍兴市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创建,构建由会计事务、商务英语、商务助理等专业组建的商贸专业群,发挥专业集群优势,协同培养具备突出的数据处理、外语沟通、商务营销和商务会展能力的新型文商旅服务专业人才,将商贸专业群打造成为促进具有绍兴地方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专业集群。
3.1.2专业地位
学校拥有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1个(食品加工工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3个(建筑工程施工、机电技术应用、染整技术);省级名专业1个(建筑工程施工),省级优势特色专业1个(染整技术),省骨干示范专业2个(工程造价、工业分析与检验),省级中本一体化招生专业1个(工业分析与检验),省级特色(新兴)专业1个(生物制药);市高标准示范专业2个(会计、商务英语),市优势特色专业1个(药剂)。2021年度新增工程测量技术市级高水平专业1个。学校是中国石油化工教育协会理事单位、省化工专业理事长学校、省外语专业副理事长学校、省建筑和机电专业理事学校、市级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绍兴市建筑业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绍兴市新兴交通产业人才共育联盟体理事长单位、绍兴市化工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绍兴市印染行业副理事长单位、绍兴市电梯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绍兴市机械工程协会副理事长单位,2021年新任省经营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
3.2教育教学改革
3.2.1课程建设
围绕专业建设效益提升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岗位联动、特色发展的专业课程群建设新机制,构建“1+1+X”(1个公共素养课程群+1个专业通用平台课程群+多个岗位方向课程群)的学校课程架构,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形成与产业端同频共振的区域服务型中职专业体系。在此基础上,各专业群结合不同的组群逻辑、岗位需求等,形成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
公共素养课程保质保量推进建设工作。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课程建设目标,以核心素养培育为主线,打造特色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了巩固中职教育的基础地位,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专业教育奠定良好基础,为职业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打好基础,学校不断推进公共素养课程建设,保证各课程的开课率,其中包括公共素养必修课模块和素养选修课模块构成。公共素养必修课程现开设有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职业规划、创新创业、德育、心理、体育、音乐、历史等11门。素养选修课程包括文学艺术类、专业拓展类、身心健康类、创新创业类、生活应用类五类课程。2021年开设了经典“咏”流传--古诗词鉴赏、让古迹说话、中职生的人生幸福课、轻舞飞扬、地掷球等39门自由性选修课程。这些选修模块内容从生活化、潮流化、校本化、实用性等角度出发重建课程体系,挖掘课程资源,吸引学生兴趣点,宽厚的人文科学熏陶又为技术技能人才适应职业更替、不断学习新技术技能奠定可能性。
专业通用平台课程群建设聚焦专业核心知识技能,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基础,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分析解决本专业范围内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建工系开设《建筑识图》、《建筑力学》和《建筑材料》等9门,机电系开设《机械识图与CAD成图》、《电子电工技术基础》和《钳工基础》等8门,财贸开设《基础会计》、《国际贸易基础》和《办文办事办会》等5门,生化系开设《化学基础》和《实验室基本操作》2门。
多个岗位方向课程群通过五个融通课程建设积极推进,通过“书证融通、赛教融通、校企融通、文技融通、专创融通”,创建融通课程群,满足学生多维度需求。
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各教研室通过研讨设计特色鲜明的开学第一课,积极落实课程思政。思政教研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生命健康和公共安全等教育;语文教研组将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以自由选修课模块为载体积极推行五类融通课程的建设,
2021年学校积极建设2020年绍兴市中职内涵提升工程中立项精品课程6门,优秀选修课教材10本。借助超星平台,进一步完成一补考科目一题库的建设目标,优化各类补考题库40余个;组织各教研室启动上半学年各科目课程建设工作,为后期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建设做准备。
3.2.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依托绍兴市建筑业职教集团、绍兴市新兴交通产业人才共育联盟体、绍兴市化工职教集团等,牵手知名企业,以数字化转型为主导,以学校人和社会人的双培养为定位,中职、高职、企业三方共建一个集成式、现代化、示范性的校内产教融合人才共育综合体。
随着国家“十四五”期间全面构建职教类型教育体系、逐步普及高等教育的战略实施,中职学校的基础性作用更为明显,学校的培养定位兼顾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愿望,构建“3+3+X”人才培养新体系,即形成“中职+高职+企业”三元育人、“升学+就业+创业”三方发展和“X职业技能等级”分类精准培养的“中高企”协同育人新体系。省高水平专业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与省建院、绿筑科技和舜禹达环境科技积极探索中职、高职、地方、产业紧密互动的产教融合育人新模式,实现资源有效辐射。机电技术应用、分析与检验等专业在深化原有的“四岗四导四学”递进式工学交替基础上,逐步从“大规模、全面化”向“小规模、精品化、效益化”发展,探索精品学徒制培养方式。
为了进一步推进1+X证书试点工作,对于“X”的进行扩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21年,我校1+X证书试点已达12个。通过实训室的新建、改建,考证条件得到足部完善,陆续开展试点考证,其中1+X专业试点证书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考试通过49人,通过率达98%;1+X建筑工程识图考证通过人数246人,通过率92.5%,并被评为卓越先锋院校;1+X初级BIM建模考证通过35人,通过率81.4%;1+X数字创意建模考证通过30人,通过率75%。
3.2.3信息化教学
学校通过提供超星学习通平台、东博高考题库和多类型虚拟仿真学习平台,继续完善“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并启动新一轮线上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本学期借助超星平台,补考采用进阶模式,第一阶段为补考资格获,第二阶段为正式补考阶段,初步实现课程题库建设全铺盖,下一阶段逐步实现课程资源建设全覆盖。针对学困生实施进阶式补考方式,试点补考即学习,线上补考通过率75.68%。教师100%参加了省信息化2.0培训,通过学习信息技术,把网络资源与专业、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在网上学习,师生可在网络上互动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习效果。今年,针对工学交替学生学习时间地点不集中的特点,学校组织九支信息化教学团队每月对学生进行线上辅导。2021年获浙江省中职“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说课大赛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学校被评为信息化提升工程2.0市级第一批示范学校。
3.2.4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建有“智·恒”数字化建筑业全域人才培养基地、“精·新”智能化轨道机电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真·特”智慧化黄酒产业服务型人才培养基地、“诚·优”信息化“文商旅”融合式人才培养基地等4个综合育人基地,包括77个实验实训室。其中建筑工程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化工、机电技术应用为省级实训基地,水处理技术实训室是省级世界技能大赛训练基地、油漆与装饰实训室是住建部世界技能大赛技能训练基地,新增立文化“非遗+”文创基地、蚂蚁制木创新实验室和中小学职业体验基地3个实训基地评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固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保持在53个。学校重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每个专业均有数量充足的实训室和实训工位,能够满足教学实训需求,实训使用率达88%以上。实训室管理规范、使用率高,日常维护管理到位。理虚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完成一阶段建设后初见成效,其中《信息化环境建设助力建筑专业转型升级》被评为省“基于技术的教与学方式变革”典型案例,“建筑虚拟现实创新教学空间”被评为省中小学新型教学空间建设优秀案例。
3.2.5教学资源建设
学校鼓励教师开发精品课程、制作微课、课件、教学设计等。共有9门课程成为绍兴市中职学校跨界融合优秀网络同步课程,包括《古城绍兴淘宝游(双语版)》《视觉传达——不一样的PPT制作》《电梯门机构的安装与调整》《筑件——建筑+信息技术整合性课程》《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与组织》《传承丝路精神,点亮文化之光》《施工图识图实战应用》《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中职对讲门禁系统综合实训。将空中课堂教学管理经验运用到日常教学和网络课程建设中去,加强题库和精品课程建设。
3.2.6教材选用
根据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和教育部印发《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我校切实落实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为了加快我校课程建设步伐,促进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学校出台《开云电子(中国)官方网站校本课程及校本教材的开发管理与实施细则及奖励办法》和《绍兴中专校本精品课程和优秀教材评选办法》。编写对接产业发展、反映自身专业特色的教材,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落实教材“凡选必审”。教研室依据教材选用原则提出团队研讨后的拟选用教材,教材选用委员会进行审核。学校教材选用过程公开、公平、公正,严格按照程序选用,并对选用结果进行公示。学校对2021年拟出版教材的参编人员启动审核与公示工作。文化基础课教材除绍职院要求6个对接班级在高三年级选用中高职一体化教材外其余均选用国规教材。专业课教材选择职业教育资源库里对应教材。在本学期完成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教材建设规划和教材管理办法落实情况中期评估的数据填报。全面梳理自2019年以来建材管理情况形成总结报告,被市职成教教研室推荐代表绍兴市进行经验总结。成为语文国规新教材试用试点学校,有8个班级共8位教师参加试点工作)
3.2.7国际合作
学校努力探索拓展国际合作办学途径,尝试通过与国外职业院校的交流互访、课程引进、证书互通等措施,扩大学校影响力和办学知名度,为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加入了中华职教社国际职业教育委员会,与该委员会的主任单位AICC国际职教中心积极开拓中韩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与韩国中源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探索建立中韩合作国际本科交流班。
3.3 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紧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大势,对标新时代“四有”教师标准,以培养“五会”(会学习、会创新、会服务、会生活、会育人)教师为目标,通过实施“135”教师发展工程,即实施一项“青蓝金”教师提质计划,加强三类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构建“五会”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加快教师教育教学方式从单枪匹马向结构化、团队化分工协作转型,培育一批德技双馨的“工匠之师”。2021年新增省浙派名师培养对象1人,省教坛新秀1人,绍兴名师2人,市学科带头人2人。
学校重视教师培训工作,认真贯彻《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试行)》,落实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2021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培训达523人次。根据教师的不同培训需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方式,为教师搭建了更多的学习平台。如联合浙江师范大学开展了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培训、管理干部综合能力培训,联合浙江机电技术学院开展了班主任培训等,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师团队的“教、研、赛”水平。
3.4 规范管理情况
3.4.1教学管理规范运行
一是把好标准关。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高标准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从“立足于国家标准、绍兴产业需求、学生发展需要、学校改革创新”四方面入手,确保修订工作有序推进,实践“3+3+X”人才培养新路径。积极响应“三教”改革,构建“1+1+X”(公共素质课程+专业平台课程+岗位方向课程)的课程体系,搭建课堂、活动、社团、讲座“四维”育人空间,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双线”联动。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多方向、多层次的打造具体职业教育特色“有序、自主、开发”的多彩生态课堂。
二是把好督查关。出台《实验实训耗材采购及管理办法》《学生体质提升工作方案》《技能竞赛管理保障方案》《高考教学质量提升方案》《教材选用与征订管理办法》等5项制度保障及规范,制定《绍兴中专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十条》,开展学校干部教学巡查活动,同时本学期联合教师发展处组织推门听课活动,计划完成4次,至少40节,实行“随机选取+当场点评+诊断汇总”的方式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实施19和20级学生的学习问题预警,统计梳理学风预警基础数据,共对176名学困生进行预警并帮扶,其中退学预警60人、严重预警31和一般预警85人;开展开学初教学大检查,推进校、系、教研组三级教学检查;本学期共开展校系两级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室巡查,作业检查与推优,下发中秋节、国庆节、元旦等节日作业布置要求;完成政府奖学金、炉峰慈联奖学金申报发放工作。完成国家奖学金6名的推荐工作。
二是把好考试关。“面向人人”统测全校动员、积极备战。制定各类人人测备战方案,组织20级面向人人测摸底考试、期中考和市统考前模拟考。加强统考成绩的分析研究,开展学风指数考核和20级学生的ABC分层辅导;统计计算2020学年“面向人人”任课教师考核奖;做好各专业系、各班级、各班主任、任课老师的思想动员工作,形成人人抓教学、处处讲质量的教学管理闭环和良好氛围。校内外考务工作安全有序,其中校内考试共组织完成2次回头考、2次月考、2次期中考,2次学期补考,1次新生摸底考、3次高考联考、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和中高职升学考等校内重要考试12余次,计划将在本学期结束前完成20级人人测模拟考、19级高考第一次适应性联考、2021学年第一次各年级期末考和中高职学期末统考等4类考试。
校外考试组织了包括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全国成人自考、成人高考、英语等级考试、教师资格考、美术高考研究生等校外考务的各项工作,确保考务工作安全零差错,得到市考试院、市人事考试院等上级部门的一致好评。
四是把好“质量”关。以优化评价考核机制为核心,创新管理思路,在面向人人、技能大赛、高职升学、项目建设等四方面发挥机制优化的乘积效应,让学校的教学品牌更有效度、技能品牌更有亮度、升学品牌更有高度。精心组织国赛试点赛,获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第一名1项,省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参加市赛,获一等奖3个其中第一名1个,二等奖8项目,三等奖6项;5个项目入围了浙江省选拔赛。本学期组织744人完成职业技能高考报名,746人完成单独考试文化课高考报名,做好技能考前各项准备及服务工作。预计在11月27日校内组织并完成财会类、外贸类、商业类、建筑类、电子电工类、化工类、药剂类等在内的6大类技能高考,为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助力。
3.4.2学生管理创新开展
2021年,学校继续在学生思政教育、学生行为规范、心理健康教育、住宿管理、校园卫生、成长导师制、班主任队伍建设、帮困助学、家校联动、学生违纪处理、德育工作考核等上拓展内容、创新形式。在成长导师和学生违纪处理上,充分发挥“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发动全体教师结对学生,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学校不断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借助医院、专业工作室等多方力量跟进心理危机学生心理疏导。在德育工作考核上,建设校、系二级德育工作考核机制,充分调动班主任德育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家校合力上,学校积极完善校、系、班三级家委会机构,新增新一届家委会委员,家委会委员总数达97人,充分借助家委会推进校服、公寓化物品、食材配送监督及行风评议等学校治理工作。2021年,学校先后被评为绍兴市直学校德育工作优秀集体、市及德育工作优秀集体、绍兴市红十字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等。
3.4.3后勤服务规范有序
一是抓实扩建开办,启用扩建校区。完成了机电系和生化系的搬迁启用。新学期,两个系约2000名师生开始顺利入驻扩建区域。二是严格财务管理,规范经费开支。财务管理严格执行财务法规和财经纪律,成立了内控内审工作小组,遵守学校大宗物品采购流程制度,财务运行做到用款有计划,收支有标准,分析有资料,监督有要求。三是加强项目执行,助力专业发展。2021年完成公开招标项目50个以上,预算总金额超过4000万元。四是夯实后勤管理,完善服务职能。处室人员分工明确,职责到位,做好教育教学、竞赛和各类活动的后勤保障。五是加强日常监查,保障校园安全。注重校舍安全与食品安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监督,发挥环境育人功能,提升师生校园生活幸福指数。
3.4.4强化安全教育
学校安全工作始终以“安全稳定工作压倒一切”为总原则。本年度,学校继续完善原有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重新修订《安全手册》,从制度层面保障学校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专题会议,推行安全“首问制”,转变教职工的安全管理理念,用压力传导,将风险及责任层层落实。争创校园安全网格化创建达标学校,建立四级网格管理责任体系,进行全员层级管理,实现安全工作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和无缝衔接。
一年来,我校以人防、物防、技防的“三防”建设为抓手,努力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强化了7×24小时的校领导带班值班、中层行政值周、系部教师值周、系部教师值日的巡查机制,能够对突发事件随时启动应急反应。充分重视建设校警保安这支专业的力量,定期开展安保技能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对外来人员进入校园严格执行询问、验码(行程码)、测温、核实、登记、准入制度,坚决杜绝来历不明的社会闲杂人员和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及管制刀具等可能造成师生伤害的物品进入校园。
进一步严格把好食品采购、清洗、烹饪、消毒卫生关,坚持做好食物留样制度。督促食堂工作人员持证上岗规范操作,防止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制定了《食物中毒应急预案》,提升了中毒事件应急处置水平。
将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引入安全工作,把安全教育的宣传工作做到实处,着力推进安全教育课程化、常态化、专题化、情境化。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工作。通过对《宪法》、《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青少年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以专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先后组织开展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食品卫生安全、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宣传、抵制校园欺凌、防艾禁毒宣传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增强安全知识和自救能力。
3.4.5科研管理规范有效
坚持“三管齐下”,规范科研管理。一是加强计划管理。每学期制定相应的科研计划,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保障了全校科研工作的有效实施。二是加强组织管理。进一步完善机构职能,形成“主管校长——教师发展处——教研室主任——一线教师”的研修主线,保障科研工作的持久发展。三是加强制度管理。修订完善课题管理规定、教科研考核细则、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等制度,通过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021年,学校获省级课题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精品化项目结题1项;教学成果入围市职业教育成果奖2项;市级规划课题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市级教改课题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市职成教课题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1个作品入围国赛一、二等奖的角逐;发表论文33篇,省级论文评比获一等奖2篇,三等奖7篇;入选省级典型案例5项,获省级二等奖1篇;获得专利6项。学校被评为市级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
3.4.6管理队伍结构优化
建设“自主高效”的管理体系,提升学校治理自主力。一是提升干部师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干部领导力不断增强,实行“学校—专业系”二级管理,将聘任权、评价权、绩效考核权等权利下放处室、专业系;进一步推进专业系架构改革,打造“2个负责人(系主任、系书记)+2个副主任+3个管理团队(教学管理团队、德育管理团队、实训管理团队)”的专业系团队“升级版”,进一步促进干部自主管理;建立“一月一检查一反馈”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清单20余份,发现并整改问题50余条;举办干部领导力专项培训,中层及后备干部创新能力大大提升。修订章程,形成科学合理的学校发展三年规划。坚持每学期一次的党风廉政建设分析会制度,每学期有廉政研判、过程监督和风险排查。完善修订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制度。党政主要负责人与领导班子成员、领导班子成员与分管联系处室、系成员开展谈心谈话每年2次以上。
3.4.7管理信息化水平
本年度完成扩建校区计算机网络项目建设、老校区服务器与监控项目建设、基础信息化保障项目建设、3D教学电脑实训教室建设等,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坚实基础。学校坚持“中心辐射,多端融合”的智慧校园技术体系架构,以融合、融通的方式,继续完善智慧校园应用平台。本学期尝试了原管理应用系统“钉钉化”升级,使管理系统既具备定制应用系统的适用性,又能通过钉钉实现信息管理与操作的一体化。相继规划了《双高建设校园信息化任务清单》、《校园信息建设三年计划》、《校园信息近期发展目标》,校园信息水平逐步由建设阶段向优化阶段迈进。持续建设“智安校园”,升级校门口重点人群报警功能,寝室夜间异常行为报警推送功能,提升了校园安全智能化防范的技术水平。
3.5德育工作情况
学校整体架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以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建立了四级一线制的德育组织机构保障(德育领导小组——校领导——中层(含专业系支部书记)——班主任),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形成了依法管理、依法治教的运行机制。学校先后制定并不断完了《绍兴中专班主任管理条例》、《绍兴中专关于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绍兴中专学生成长导师工作制度》、《绍兴中专值周值日工作制度》、《绍兴中专班级、班主任、专业系德育工作考核实施方案》、《绍兴中专校级学期“文明班级”评选方案》、《绍兴中专校级学年先进班集体评选方案》、《绍兴中专校级学年优秀班主任评选方案》、《绍兴中专校级主题班团课评比办法》、《绍兴中专“六十”佳学生评选办法》、《绍兴中专“五好”学生评选办法》、《绍兴中专家长委员会章程》等管理、考核、评选工作制度。学校关注德育途经与方法,注重德育管理创新,将“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相结合;将“专职队伍”与“全员育人”相结合;将“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将“校内教育”与“社会和家庭教育”相结合,使德育工作扎实有效。
学校以思政教学改革为引领,推出“立德大课堂”系列专题大课,根植学生理想与信念。在德育特色活动建设上,学校每学期均利用每周一下午第七节课,紧紧围绕劳动教育、爱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自立自强教育、责任担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制教育等,安排校内外老师或专家开展全校系列德育主题教育,同时利用每周三下午全校主题班团课加以拓展、深化,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另外,教育实践是学校德育活动开展的第二条重要途径,学校开展“日循周环”、“快乐大本营”精品社团、“飘扬的中专红”、“阳光体育”、“美丽心灵 乐观生活”心理健康、“青春与奉献同行”、“经典悦读”、学生自主管理、“青马微学堂”等九大教育实践项目。通过健康教育促进周、亲子心连心等活动,锻造强健体魄,培育健康心理,打造学生健康阳光新形象;通过“经典悦读”度曲大赛、奖助学金大表彰等活动载体,激发学习兴趣,提升人文修养,培养学生乐学进取好品德;通过“五好学生”评比、校园六十佳评比树立工匠榜样标杆,强化专业技能,厚植“匠心”文化。
3.6党建情况
学校以加强“有心有力、有模有样、有声有色”的“六有·立潮”党建品牌建设为目标,以推进“五星育人、三名争创”工作为总抓手,服务师生发展和学校发展。修订党支部书记抓工作清单制定,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实施细则》《关于开展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工作的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规范“三会一课”、支部换届选举、主题党日活动等党内组织生活。全力推进“六有·立潮”党建品牌建设,着力打造“红芯齿轮”“红心筑梦”等“一支部一品牌”,开拓“党建+”思维,开办《生之音》等微信公众号、抖音自媒体平台,“绍兴中专VR智慧党建馆”成为首批绍兴市党员教育培训基地。深入推进党史学校教育,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组织开展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开展“百年华诞 百人同誓”集体宣誓、“红色记忆”朗诵会、“红色印记”寻访等活动,让党史教育“活”起来、“动”起来、“实”起来。与中国银行、武警支队等多家单位开展党建引领下的共建结对活动,进一步构建“资源共享、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党建共同体的工作格局。
实施“三化三岗四码”创优行动,推进党支部标准化、优质化、特色化建设;开展党员责任岗、示范岗、服务岗的“三岗”申报,设立17个子项目,党员申报420人次,实现党员参与全覆盖;结合党员“四码”创优行动,通过编码定目标、亮码明职责、扫码找差距、验码看成效;推进“党委班子带头上党课、党员带头参加志愿活动、带头担任成长导师”的三带头活动,上半年党委班子上党课8节,党员参加志愿活动340余人次,打造“三点课堂”、“中专爱心妈妈”等一批党员志愿者服务品牌,党员担任成长导师覆盖率达100%;践行党员先锋贡献清单,全校党员申报贡献清单条目达1000余条。
4. 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现有112个校外实训基地,涵盖学校各个专业,其中市级及以上校外实训基地4个,分别为开云电子(中国)官方网站大湾区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共育产教融合工程、浙江舜虞达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绍兴中专“中金双翼”实训基地、“绍兴中专与浙江万丰”人才终端孵化基地等。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室77个,企业捐赠资金214万,捐赠免费使用软件20万。学校积极开展“学校教师下企业,企业师傅进课堂”活动,并利用已经建成的“绍兴市建筑业职业教育集团”、“绍兴市新兴交通产业联盟”、“绍兴市化工职教集团”、“朱金林大师工作室”等多种校企合作载体持续推进学校“四岗四导四学”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2021年合作企业提供实习实训岗位1004个,校外实训基地使用45000人天,企业接受实习实训学生量1225人次,接受应届毕业生就业96人。
4.2 学生工学交替教学实践情况
2021年,我校共有2018级实习学生124人、现代学徒实践学生880人。毕业班直接就业124,均在本市工作,占到直接就业人数100%,学校的毕业生已经成为地方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和经济社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撑。
在学校强有力的保障和工学交替教学实践导师团队辛勤工作下,企业对实习生表现赞誉有加,2021年度学校共收到绍兴中科通信有限公司、浙江金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9家单位60余封表扬信。在就业单位对毕业生职业素养的满意度、就业单位对毕业生职业技能的满意度调查中我校学生达到了100%。
4.3 集团化办学情况
学校现已加入8个省市职教集团,牵头成立“绍兴市建筑业职业教育集团”、“绍兴市新兴交通产业联盟”、“绍兴市化工职教集团”等3个市级职教集团,校企合作培养学生比例保持在56%左右。2021年开展三大职教集团开展各级各类活动18次,涉及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产教融合论坛、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师生技能水平提升等多个方面。2021年学校与浙江舜虞达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时立态合有限公司以及浙江医药有限公司昌海生物分公司等企业共建基地,通过市级申报后被推荐申报浙江省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基地。“十四五”期间学校将重点打造建筑类高质量人才共育联盟、机电类示范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化工类绿色检测实训中心服务共同体、财贸类文旅宣传共同体等四个优质集团化办学平台。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深化人才
培养模式变革,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等校企一体化育人的创新试点,积极探索并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精心组织国赛试点赛,获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第一名1项,省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参加市赛,获一等奖3个其中第一名1个,二等奖8项目,三等奖6项;5个项目入围了浙江省选拔赛。有序优化训练组织方案、积极组织参加省级、市级、市属级等素质素养类系列竞赛活动,助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截止目前已获得国赛一等奖4人次,省级一等奖6人次,二等奖15人次,三等奖8人次,市级一等奖78人次,二等奖36人次,三等奖34人次。6人获得国家奖学金。
5.2社会服务
学校与绍兴市人社局、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政府部门建立了长期培训合作,开展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及鉴定、特种作业上岗证培训及复审、特种设备操作证培训等社会培训。一年来实现社会培训利润190多万元,累计开设各类培训班176期,累计培训9757人次,已达到在校生人数的2.8倍,其中高技能人才培训850人,各类上岗证合格性培训6710人次,与省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培训,2021年新增学历培训228人。学校充分利用专业特色、师资优势、场地资源拓宽社会服务的广度、深度、温度,建立培训试点、开发培训内容,陆续成为绍兴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第一批评价机构、绍兴市安全生产考试点、市应急管理局第一批“即考即领”的安全生产考试点,新增化学检验工职业技能等级培训,组织承办绍兴市评茶员、电梯维修工、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员、制图员、工程测量员等5个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累计参赛人数700多人。同时,学校还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进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鼓励专业课教师每年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高实践能力,2021年组织教师下企业实践107人次,开展技术服务达30余次,参与企业科技创新,以应用技术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学校在继续保持志愿服务时长全市中学校线第一的前提下,将重点转向了精品志愿服务项目的培育。其中,财会经贸系团总支组织的服务“双减”政策的幼山小学托管支教项目“三点课堂”、建筑工程系团总支组织的“单车无忧”等志愿服务项目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受到了本地媒体的关注。
5.3对口支援
学校继续承担东西部对口帮扶工作。目前,尚有4名云南瑞丽学生在校就读、3名在企业实习、3名已毕业留绍工作。四川马边碧彝族自治区碧桂园职业中学选派23名学生来校研学三个月。学生处和相关专业系对这些学生的管理高度重视,采取“融入式”管理方法,为每个学生配备结对教师,在学习、生活各方面给予家人式的陪伴,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重新夯实学习基础、应对经济困难导致的问题。在节假日中,学校安排学生前往鲁迅故里、大禹陵等地参加研学活动,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等各类德育实践活动。
5.4 服务抗疫
一年来,学校积极贯彻上级的决策部署,按照高度重视、全员参与、积极应对、联防联控、科学处置的总体要求,一是按照预防为主、分级负责,认真做好各项防控工作,最大程度低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对师生健康和学校稳定造成的影响。二是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普及防控知识,倡导环境卫生、科学洗手等卫生行为,提高广大教职员工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三是坚持对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晨检,一旦发现异常症状的人员立即按照制定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进行规范化处置。通过科学安全接种,做到应接尽接,目前学生两针接种率96.7%,教职工95.80%。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学校办学经费得到保障,学校2021年全年总收入12416万元,其中,预算内财政拨款11946万元,专户资金240万,其他收入(人民教育基金)230万,主要用于学校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和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从而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按项目类型分2021年基本支出7327万元,主要保障学校教职工的人员经费及学校日常的运行支出;专项支出5089万元包括基本建设1259万元、省市专项经费2798万元、部门预算安排专项经费1032万元,主要是用于学校建设发展的需要,积极推动高水平职业学校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6.2政策措施
政府重视职业教育招生工作,将职业教育学生入学率作为初中的考核指标,普职比达1:1。学校办学有充分的自主权,根据学校教学需要,2021年招聘优秀新教师5名,招聘2名优秀校医,充实了师资队伍,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7.特色创新(见附件)
案例一:“五会同心圆”:打造“双师型”教师成长新赛道
案例二:创新·引领·提升:1+X证书制度在中职学校“瓜熟蒂落”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1)高职扩招政策下,产教融合瓶颈需进一步突破
国家高职扩招政策的实施,升学学生比例逐年攀升,就业比例逐年下降,导致校企合作难度进一步加大,产教融合模式有待进一步突破,争取在危机中育新机。
(2)进入“双高”时期,学校办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学校成功入选浙江省第一批中职“双高”建设学校,面对国家“十四五”重大战略实施,面对学校“双高”建设方案提出的要求,亟待学校探索办学新理念新机制新方法,担当服务国家战略新使命;面对浙江推进“重要窗口”建设、绍兴产业集群新发展规划和城市国际化行动,亟待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在新一轮改革浪潮中谋求新作为。进入“双高”建设时期,学校将进一步成功实施品牌集聚战略,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争创全国优质中职学校,实现打造“绍兴名片”“浙江品牌”“中国窗口”的总目标。
(3)教师绩效评价有待进一步改版
学校以教师的职业成长发展规律为指导,进一步完善了教师发展性绩效评价,但考核条目之间的权重与质量还需有效平衡,“五会”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需重新改版以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形势发展需要。
在评价体系构建上,应讲纪律、重规范,讲奉献、重贡献,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增强评价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
(4)国际化交流有待进一步探索
疫情当前,国际化交流存在一定难度和壁垒,建设绍兴文化国际交流课程建设存在现实性困难,发布平台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联系和验证,需要寻找更加合适的合作契机和合作方式,将学校特色课程在国际网络上进行良好传播。
(5)学生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档
学校在学生管理中长期采用人工手动方式进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含值周值日管理)、违纪学生管理等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反馈,工作效率低下且差错多。
学校将以数字化、云计算、大数据为支撑,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学生管理,构建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工程2.0版,打造学生管理信息化样板学校。
开云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2021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