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您的位置: 首页 >信息之窗>校园开云电子(中国)官方网站>详细内容

我校教师参加中国美院国画名家进修班收获颇多

来源:化工学区 作者:陈蔚南 发布时间:2015-11-25 浏览次数: 【字体:

                                     吴山明(右)

今年5月,出于对中国人物画的执着追求、对中国美院终身教授吴山明大师的敬仰,我报考了由《美术报》社、中国美术学院联办的“吴山明人物画创作研究名家工作室”,经初试、复试、面试等环节,于7月10日收到了录取通知书,有幸成为面向全国招考的最终被录取的21名幸运儿中的一员,并在娄校长等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于8月下旬赴杭州转塘名家工作室接受培训,得益匪浅。

吴山明教授是被公认的当今我国“既有深厚传统功力、又锐意革新”的享誉海内外的中国人物画泰斗。两年前《美术报》社就推出了名家工作室,力邀吴教授参与,但他身兼多职,不仅在美院有众多博士生研究生等,而且政协人大等社会兼职也不少,还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经常要飞北京,他艺德高尚怕精力不济误人子弟所以当时没有答应。这次他是下了决心的,并邀请了他的高徒池沙鸿、董文运等老师帮他兼课,一期下来反响强烈。吴教授要么不答应,既然答应了他就竭尽全力,对这个班可以说用心良苦!他不顾年事已高,坚持每周来一次,每每来画室,总会对我们进行学术讲座,并对学员的作品总是不厌其烦地进行一一点评,大家都十分感激。

在中国画分科中,山水、花鸟、书法均以临摹入手,而中国人物画的难度最大,在大量临摹前人优秀作品的同时,必须掌握人体结构,吴教授曾生动地描述人体犹如一只里面装满石头的布袋,布袋外虽然看不见石头,但石头坚硬的凸点在袋外一一显现。同样人皮里面装有骨头、肌肉等,没有深入研究人体的骨格肌肉、没有进行系统地素描写生练习,要想真正掌握人体结构几无可能,为此不少学画的人对人物画往往“望而却步”。吴教授要求,中国画素描应该是线性素描,既要用长短粗细不一、质感不一的线条来描绘对象,又不能把对象的结构点画错,这对作画者来说要求很高的,即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抓住形象特征、结构布局;要用性质不一的线条来高度概括对象,这大大区别于西方油画,油画虽然也像雕塑般逼真,但油画家可以反复覆盖地进行刻画,不像中国画那样一笔下去就不能再修改了,另外还需要掌握运笔、用线、用墨等多种元素来描绘对象,未经长时间磨练,很难达到理想的绘画水平。吴教授在开班典礼的演讲时引用了齐白石的一句名言:“摩我者死、学我者生”,教导我们要活学活用,另外也引用了画家李可染的一句名言:“要以最大的勇气打进去、又要以最大的勇气走出来!”,这就是学院派严谨的教学作风,我们第一阶段的学习,就是“打进去”阶段,即我们要尽量学精浙派人物画中的运笔、用墨、用水、造型等技法。后来,吴教授还自豪地说他与他的同辈一道,开创了中国人物画的新纪元,在保持传统欣赏习惯的基础上进行了开拓性创举,因为古代除了清末任伯年学过素描、人体结构外,均不懂人体结构,为此吴教授与他的团队摸索出了一整套以水墨、线性造型来替代西方的明暗调子造型法,并始终保持着以“水墨意蕴”来描画对象的中国画精神特质,这与建国初中央美院部分人物画家以“素描+水墨”中西融合派人物画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多次聆听吴山明教授的讲授后,我似乎一下子豁然开朗,在第一阶段进修期间,我临摹了许多吴教授上世纪80年代的写实杰作,他每次来观摩我们的习作,对我的临摹作品总是点头表示赞许,并提出不足处。由于吴教授的团队个个都是博士生导师且与我们朝夕相处,及时引领我们“走正路”,致使我们的笔墨水平提高很快。还有,吴教授身体力行,带头为我们示范了国画人物写生,从起稿、淡墨、浓墨到调整等一系列的写生过程,我们看得清清楚楚,使我们学习了理论知识后,很自然地跨越到了写生实践中来了。

    众所周知,吴山明教授创造的“宿墨写意法”中国人物画,在全国也是独树一帜,当然中国美院许多学生已经在学习这一技法,慢慢形成了新的传统。另外,导师们对我们的训练,可谓是“魔鬼式训练”,白天写生人物,晚上听专家讲座,无讲座便自己进行练习,池老师布置给我们的课后作业又是十分繁重,有人物临摹、人物写生作业;还有书法、花鸟画、山水画等许多作业,吴教授要求我们几乎是苛刻的,他说他的学生必须是全面发展的,因为世界上不存在只有人物没有景致的地方,作为人物画家必须是全面发展的;池沙鸿老师也说,国画是用毛笔来画的,所以书法是根本,要求我们坚持天天练习书法,尤其是《兰亭序》原则上要求我们每人每天练一遍,另外还需要练习隶书、行草等,导师们一再强调书画同源,要我们养成“天天动笔”的良好习惯。确实“业精于勤荒于嬉”,我很有信心,这样有名师掌舵的训练是绝对不会走弯路的,我彷佛又回到了大学时代,不同的是现在要做到“工作、进修两不误”,虽然清苦点,但看到自己的艺术生命还有发展空间,心里总是乐淘淘的。我感觉人生总是在不断拼搏着的,力争有所建树,以回报全校师生对我的殷切期望。